由于群山阻隔,深处内陆( lù)。国人对中亚地区的认知( zhī),就是五个斯坦国,知道彼( bǐ)此间民族不同,却把他们( men)视为一个共同体。大众游( yóu)客往往也有一爱好,喜欢( huān)备注打卡,去过了多少多( duō)少个国家。落到看国别电( diàn)影层面——尽管好似足不出( chū)户,动动手指滑鼠,就可以( yǐ)张手就来。那一个影迷,他( tā)会看过多少个国家的电( diàn)影呢。其实,要想看上八十( shí)、一百个不同国家的电影( yǐng),难度颇大。影迷尚需要特( tè)攻东南亚,再譬如非洲、中( zhōng)美洲国家电影?检索下你( nǐ)的观影库,多寡不均之程( chéng)度,也许会超乎想象。常人( rén)所讨论的“电影”,几乎就是( shì)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外( wài)加一些欧洲电影。这不难( nán)描述,看看院线电影的大( dà)致分配就知道了。这些年( nián)的不景气,引得一些日本( běn)老电影又回来了,偶有一( yī)些印度片。如此,电影节就( jiù)成了唯一的落地窗口。
老( lǎo)导演阿克坦·阿布德卡雷( léi)科夫这部《黑,红,黄》,(应该)是( shì)我看过的,第一部吉尔吉( jí)斯斯坦电影。距离他拍出( chū)苏联解体后,第一部独立( lì)制作的吉尔吉斯斯坦电( diàn)影,已经快二十年了。
《黑,红( hóng),黄》也是米尔兰·阿布德卡( kǎ)雷科夫(小阿布德卡雷科( kē)夫)再一次作为主演,父子( zi)俩的又一次合作。从《吉尔( ěr)吉斯少年行》开始,老阿布( bù)德卡雷科夫作品的一样( yàng)特色,是上阵父子兵。父与( yǔ)子,两人皆为导演,也都能( néng)作为演员,亲自上戏(大约( yuē)不失为节约制作成本的( de)方法)。再一特点,他们作品( pǐn)有强烈的故土情结,生于( yú)斯、长于斯。想要了解文字( zì)书本短视频以外的吉尔( ěr)吉斯斯坦,看他们电影,会( huì)是视野很棒的一扇窗口( kǒu)。
老阿布德卡雷科夫在东( dōng)京,小阿布德卡雷科夫在( zài)釜山,乃至戛纳、洛迦诺、卡( kǎ)罗维发利等电影节展,都( dōu)有不俗成绩。单凭他们一( yī)家的三十年,吉尔吉斯斯( sī)坦电影在国际影林,拥有( yǒu)了一席之地。
除了新片入( rù)围主竞赛,老阿布德卡雷( léi)科夫也是上海国际电影( yǐng)节的老朋友了。他在两年( nián)前,担任过SIFF亚洲新人奖的( de)评委会主席——最佳影片颁( bān)给了一部乌兹别克斯坦( tǎn)电影。最佳导演之一,则给( gěi)了一位哈萨克斯坦导演( yǎn)。单看名单,可谓“斯坦情深( shēn)”。
《黑,红,黄》虽是我看过的第( dì)一部吉国电影。对于书籍( jí)里的吉尔吉斯斯坦,我并( bìng)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已经( jīng)在文字间,神游了吉尔吉( jí)斯斯坦好多回,如青年作( zuò)家埃丽卡·法特兰与刘子( zi)超的中亚游记。更早的,还( hái)有参与大博弈的英国人( rén)和俄国人。
即便没有踏入( rù)过吉国国境,但在边界线( xiàn)的东侧,从喀什去塔什库( kù)尔干旅行的路途上,你在( zài)喀拉库勒湖与慕士塔格( gé)峰,很容易遇到柯尔克孜( zī)族(即吉尔吉斯族),他们依( yī)然过着游牧生活,身骑马( mǎ),头顶白毡帽,好似雪山皑( ái)皑。
如此一来,当《黑,红,黄》以( yǐ)现在时——都市生活的脚步( bù)节拍——女主人公要买一张( zhāng)返乡的车票,仅有馕面包( bāo)提示观众,它还是一个内( nèi)亚斯坦国家。电影的开幕( mù)时刻,似乎与我设想中的( de)吉尔吉斯,不太一样。结果( guǒ),投往窗外的视线,引出通( tōng)往过去时空的探望,奔马( mǎ)、莽原、群山、河流,还有那顶( dǐng)男人必备的白毡帽,我这( zhè)才要内心惊呼:果然是一( yī)部想象中的吉尔吉斯斯( sī)坦电影。

落回《黑,红,黄》的乡( xiāng)村时空,是苏联解体不久( jiǔ),居民迁徙搬走,村居生活( huó)颓败,约莫是二十世纪末( mò)。片名的三种颜色,黑、红、黄( huáng),即为编织地毯的三线团( tuán)。电影要讲述的,就是一位( wèi)织女与一个骑士,还有一( yī)条浑浊汹涌、偶尔闪闪发( fā)亮的银河之故事。
事情但( dàn)凡点破到这一层面,那所( suǒ)谓的爱情故事,无外一出( chū)“世说旧语”。无论导演怎么( me)个拆乱板块,露出线头,观( guān)众都能自行组合,猜想了( le)然。男主角沉浸在时运不( bù)济的人生感慨,许是织女( nǚ)生性敏感——在凉棚搭起的( de)那一刻,红丝线系上的那( nà)一刻,她寂寞已久的心,真( zhēn)实地被撩拨到了。
《黑,红,黄( huáng)》所包裹的旧时旧事,展演( yǎn)了老导演的手工手作,不( bù)疾不徐。看起来,编织地毯( tǎn)是吉尔吉斯人许多重大( dà)生命节点,生、老、病、死的必( bì)备之物,接得住新生,也能( néng)覆盖住送走。稍有意外的( de),是“黑”与“红”段落,时长、情节( jié),等量相同。但在总结性质( zhì)的“黄”段落,却结束得有些( xiē)意料之外。更意外的是,尾( wěi)声居然是一个黑、红、黄三( sān)色,命运纺线一起,终于编( biān)就的一张大毯之结局。
另( lìng)外,不晓得有没有人和我( wǒ)一样,看完电影,要去查看( kàn)吉尔吉斯国旗,它与黑红( hóng)黄有没有关系。黄色太阳( yáng)红色底。答案是,没有。
手工( gōng)织毯,带走了一段过去,与( yǔ)爱情幸福绝缘的无果故( gù)事。老阿布德卡雷科夫深( shēn)深明白,过去的,被苏联大( dà)母体抛弃的那个吉尔吉( jí)斯,早已不在。但在小阿布( bù)德卡雷科夫的电影里,吉( jí)国绑嫁抢婚的社会风气( qì),至今还在。变与不变之中( zhōng),也许如同修饰调整的国( guó)旗,毡房与太阳,山、川、河永( yǒng)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