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含大量剧透。
三池崇史怎么拍了这种片子,总感觉有点诡异。不过这种卡司拍出超级大烂片的可能性应该为0,毕竟就算剧本再烂光靠主演们的演技也能撑起来(三池崇史你和刚子还有柴姐说谢谢了吗)。
22号连着看了两场,第一场主要看剧情第二场主要看了些细节。绫野刚的演技真的没得挑,每一个小动作的设计、每一处微表情的变化都很绝。包括这片里有无数段长到要命的长镜头,简直完美无可挑剔……镜头的拉近带来的压迫感,大屏观感实在太好了。
开头的那部分太过真实(真的有吓到我)其实也给观众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让观众上来就对主角的印象很差。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影片名字已经对观众进行了剧透,也就是一切都是捏造。
第一遍看的时候有端联想:他还是个孩子,他能说谎吗?(然而我愿称这个为日版狩猎,前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实际上是:你们就没想过他们都在说谎吗?
校长副校长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妥协下宁事息人”这种态度真的让人感觉很憋屈。说到底人是自私的,校长也好,冰室一家也好,媒体也好,律师团也好,教育局和政府也好,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被派去监督薮下上课的女老师,她看到了薮下老师对冰室的关心,她应该是不信那些体罚的事情的;后面的穿插的一段镜头,是她愣愣地看着人们给退休的校长送花。她在想什么呢?如果校长没有为了学校和自己的名声逼着薮下老师道歉和认下霸凌的事,薮下的处境会不会好一点呢?可是这都是如果。 所有人都顾着自己所想的时候,被扭曲的真相又有谁在意?
还是有的。薮下的家人在意,薮下保护过的学生在意,薮下的律师在意,薮下的女同事在意,还有那个心理医生也在意。
导演似乎想拍很多东西。媒体报道的正当性,舆论的影响,领导层的逃避态度,大众的人云亦云,童年的心理创伤,证据的合法性等等,但是很多地方处理的太过仓促。比如记者的线前期似乎铺垫了很多,到了最后完全不见踪影。冰室律子的童年,说好听点叫留白,说不好听是话讲半截剧情不完整烂尾了。
(再有就是太多熟人了容易串剧组真的莫名好想笑又笑不出来,难受。。。要不薮下老师你打我一下吧看得我好憋屈,上海一直下大雨我也被浇透了……) 薮下在法庭最后一次发言的时候,我真的感觉他在注视着我的眼睛。千人大厅大家都在静静聆听他的话。影片尾声的时候,薮下站在天桥,看着玩闹的孩子,低声说你能做到的、加油啊、上啊这段,我一直流泪。
10年过去了。薮下走在街道上,恍惚间好像又看到了冰室母子。他踉踉跄跄赶上去站着看那里。
当你站在那里的时候,除了还没等到迟来正义的你,那地方早已空无一人了。
或许还有「勇气」在吧。 薮下老师也终于在最后得到了自我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