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恶意》,我脑海里第一( yī)时间浮现的就是这句话( huà),职业女性张小斐。不是因( yīn)为影片直接围绕“职业女( nǚ)性”展开,也不是因为她饰( shì)演的媒体人叶攀拥有特( tè)别鲜明的职场标签,而是( shì)她在这部悬疑片中所展( zhǎn)现的冷静、自控、沉稳到极( jí)致的形象,天然具有都市( shì)女性气质的“投射性”。
在故( gù)事不断推进的节奏背景( jǐng)下,她几乎是靠一种精确( què)的克制,撑起了人物的存( cún)在重量。她长得就不像坏( huài)人,甚至没有露出任何坏( huài)的表情,但依然险些成了( le)一个坏媒体人,在前半段( duàn)的情节中,有时完全是一( yī)脸严肃地做着伤天害理( lǐ)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处理( lǐ)是很正确的。
电影最动人( rén)的地方,不是情节层面的( de)冲突,而是那些停顿、迟疑( yí)、眼神错开时传递出来的( de)复杂情绪。张小斐饰演过( guò)很多不同的身份,有作为( wèi)性别与家庭身份的母亲( qīn),也有作为社会身份的职( zhí)场人,这部电影中,她更进( jìn)一步地控制了情绪的表( biǎo)达尺度,把隐忍当作表演( yǎn)的一部分,把沉默演成一( yī)种重量。
电影前半段是典( diǎn)型的高密度悬疑结构,节( jié)奏紧凑,观众在不断“猜测( cè)”中进入情节,而这种猜测( cè)很快就会被下一轮反转( zhuǎn)打破。电影的设计编排很( hěn)娴熟,它知道如何引导观( guān)众逐步接近真相,也知道( dào)在每一次快要破案的时( shí)候,用人性的灰度做一次( cì)反推,让观众重新回到不( bù)确定之中。
在不断的反转( zhuǎn)背后,是《恶意》对每个角色( sè)、甚至每个观众的反向凝( níng)视。正如它描绘出了媒体( tǐ)人工作的灰色地带,它也( yě)瞄准了母性的灰色地带( dài),最后质询着“观看”这个模( mó)式本身带来的权力关系( xì),以及这背后可能潜伏着( zhe)的道德深渊。
叶攀在演讲( jiǎng)台上的那只布满血丝的( de)眼睛无疑是令人惊异的( de)。她没有大声呐喊,没有强( qiáng)烈反击,只是把自己摆上( shàng)了聚光灯下,从看似在看( kàn)戏的人转化为戏中人。
不( bù)得不说,《恶意》对“女性”这个( gè)元素的处理很克制,把关( guān)注点落在了个体的经验( yàn)和选择上。张小斐的演出( chū)更是一次安静却深刻的( de)转变,女主角叶攀是“职业( yè)”与“女性”之间的一座桥,她( tā)演的不只是一个曾经失( shī)去孩子的母亲,也不只是( shì)一个职场女性,她的身份( fèn),甚至她的存在都不再重( zhòng)要。
她变成了一个管道,一( yī)个曾经制造过恶意,后来( lái)被迫承受恶意,到愿意直( zhí)面恶意、甚至最终消化和( hé)转化恶意的人。
无论是李( lǐ)悦和静静所代表的:医患( huàn)情谊与陌生人之间的温( wēn)情;尤茜与静静:自我尚存( cún)的母亲与重病耗尽家财( cái)的女儿;抑或叶攀与尤茜( qiàn):差点吃上人血馒头的记( jì)者与迷茫的母亲;甚至叶( yè)攀与晨晨:微妙的杀父之( zhī)仇与亦师徒亦朋友亦敌( dí)手,随便拿出两个人物,都( dōu)有非常值得深挖的人物( wù)关系。而对于恶意的来处( chù),究竟是流量的嗜血本性( xìng),还是人性本来就幽微你( nǐ)我都在深渊边缘?《恶意》的( de)整体架构中镶嵌着许多( duō)人物、事件与线索、和大量( liàng)值得讨论的社会学话题( tí)。但是本片出于悬疑片的( de)类型自觉,先保证了大情( qíng)节的反转与可看性,势必( bì)也会对更精微的人物塑( sù)造与话题讨论有所取舍( shě)。
作为一部类型片,《恶意》的( de)完成度很高它不缺乏高( gāo)光桥段,但鲜少依赖大场( chǎng)面制造张力,而是通过信( xìn)息不对称带来持续的心( xīn)理紧张,并且对真相保持( chí)了克制的揭示方式,以非( fēi)常写实的方式,展现每个( gè)人物的多面性。
恶意的来( lái)源,往往是最初早已自觉( jué)但看似无害的一次滑坡( p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