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撰稿人 县豪
最近,一( yī)部印度电影火了。
IMDb8.6分,烂番( fān)茄新鲜度83%、爆米花指数96%。
国( guó)内评分也一路看涨,观众( zhòng)纷纷为其极度悬疑的剧( jù)情编排感到惊艳。
《因果报( bào)应》

作为一部南印度语(泰( tài)米尔语)电影,此片在印度( dù)本土首映刚过一个月,阿( ā)米尔·汗(《摔跤吧!爸爸》)的制( zhì)片公司便宣布,会将此片( piàn)翻拍为北印度语(印地语( yǔ))版。
这种翻拍,早有先例。
大( dà)家熟悉的《误杀瞒天记》(2015),便( biàn)是一部北印度语电影,它( tā)翻拍自南印度语的《较量( liàng)》(2013)。

《误杀瞒天记》&《较量》
《因果报( bào)应》在印度本土已成热门( mén)影片,按目前的势头,它也( yě)或将成为今年国内最知( zhī)名的印度电影。
(本文无关( guān)键剧透,但仍建议观影后( hòu)阅读)
01.“天价”寻找垃圾桶
《天( tiān)道轮回》片长140分钟,原片名( míng)为《Maharaja》,含义是“(印度)王公”。
刚好( hǎo)最近还出了另一部印度( dù)电影,名《Maharaj》,中译名《真相守护( hù)者》,片长131分钟。
两部电影的( de)片名仅差别一个字母“a”,这( zhè)导致不少人看错了电影( yǐng)。

《真相守护者》
《天道轮回》开( kāi)场7分钟,便制造了一个惊( jīng)人的事件——
主角马哈拉吉( jí)在一家商店为女儿挑选( xuǎn)礼物,他的妻女在商店对( duì)面的房子中,隔着街,妻子( zi)“评判”着丈夫选择的礼物( wù)。
终于选对妻子中意的礼( lǐ)物时,一辆卡车撞进房子( zi),丈夫愣在当场。
这一开场( chǎng),同日本悬疑片《愚行录》(2016)的( de)开场一样,都以一种短片( piàn)的规格,讲述了一个完整( zhěng)的小故事/场景。
不同的是( shì),《愚行录》的开场,仅仅是为( wèi)了快速塑造男主角的奇( qí)特性格,《天道轮回》的开场( chǎng),则早已为观众“下了套”。
接( jiē)下来进入正片——
一个理发( fā)师支付“天价”报酬,寻找一( yī)只普通垃圾桶的故事。
这( zhè)位理发师就是马哈拉吉( jí),她的女儿乔蒂跟随学校( xiào),出外远行进行体训。
一天( tiān)夜里,独自在家的马哈拉( lā)吉,被三名歹徒袭击,歹徒( tú)偷走了家里的垃圾桶“拉( lā)克希米”。
没错,这只垃圾桶( tǒng)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开场( chǎng)的车祸中,正是因为拉克( kè)希米掉下来,盖在女儿身( shēn)上,才让女儿捡回一条命( mìng)。
于这对父女而言,拉克希( xī)米具有特殊意义,在外体( tǐ)训的女儿,甚至要求父亲( qīn)每日拍摄它的照片传过( guò)去。
为此,马哈拉吉走进警( jǐng)局,以50万卢比(约4.2万人民币( bì))的报酬,请求警局寻找这( zhè)只垃圾桶,之后更加码至( zhì)70万(约6万人民币)。
但这只垃( lā)圾桶本身仅值350卢比。
马哈( hā)拉吉的存款是150万,拿近一( yī)半寻找拉克希米,让警方( fāng)不得不怀疑,这只垃圾桶( tǒng)另有玄机。
之后影片“另开( kāi)一题”,将画面聚焦至一对( duì)入室劫匪。
这对劫匪逼迫( pò)一对被绑的母女,让她们( men)交出了家中所有金银财( cái)宝,其中一名劫匪,还强暴( bào)了年轻的女儿。
离开后,劫( jié)匪制造了爆炸事故,导致( zhì)母女在大火中身亡。

这场( chǎng)抢劫杀人案中,闪过一个( gè)重要细节,即被抢人家的( de)墙壁上,有一张警督的肖( xiào)像,可见这是一个警察的( de)家。

劫匪之一,便是本片男( nán)二号塞尔旺,他经营着一( yī)家小商店,家中有一妻一( yī)女。
他对女儿至为疼爱,不( bù)惜斥重金购下金项链,以( yǐ)做女儿的生日礼物。
但在( zài)女儿生日这天,他被捕了( le)。
由此,《因果报应》的故事架( jià)构初成。
两个父亲,一个是( shì)理发师,一个是劫匪,一个( gè)找垃圾桶,一个以劫金买( mǎi)项链,两人都进了警局。
在( zài)这样的架构里,影片疯狂( kuáng)打碎时间线,让人在对交( jiāo)叉叙事的逐渐察觉和领( lǐng)悟中,越来越惊心于影片( piàn)的编导魔力。

02.你以为的,不( bù)是你以为的
打乱时间线( xiàn)的电影,一般都会提供明( míng)显线索。
比如依靠画面色( sè)调,或者角色年龄区分,以( yǐ)提醒观众注意。
《因果报应( yīng)》不同。
这部电影不仅打乱( luàn)了时间线,而且尽可能抹( mǒ)掉了时间线被打碎的痕( hén)迹。
因此,前述剧情其实就( jiù)隐藏着时间的乱序。
依据( jù)影片行进的叙事顺序来( lái)看,观众的脑海中将自然( rán)建立一种逻辑,这种逻辑( jí),恰好是影片的障眼法。
比( bǐ)如马哈拉吉去警局报案( àn),说自己家被抢,接下来,就( jiù)是塞尔旺在另一户实施( shī)抢劫。
这种连缀,会令观众( zhòng)自然得出结论:马哈拉吉( jí)是被塞尔旺抢劫。
但实际( jì)上,两人之间并不构成这( zhè)种因果关系,且这两件事( shì)之间,还存在15年的时间差( chà)。
另外,整部电影在一种合( hé)理范畴内,几乎消弭了每( měi)位演员脸上的岁月痕迹( jì),也就直接抹去了时间差( chà),导致观众不会有意识去( qù)分辨其中的微妙细节。
马( mǎ)哈拉吉耳朵上的白色绷( bēng)带,就是这样一个细节。
如( rú)果一开始就注意到绷带( dài)的诡异,就不难发现,这块( kuài)绷带是电影设计的区分( fēn)时间线的线索之一。
即缠( chán)了绷带的马哈拉吉,和没( méi)缠绷带的马哈拉吉,基本( běn)上处在不同的年岁中。

再( zài)看作为关键“道具”的垃圾( jī)桶。
马哈拉吉报警说垃圾( jī)桶被盗,接下来,观众便在( zài)塞尔旺的家中,看见了这( zhè)只垃圾桶。
判断便顺理成( chéng)章地产生:垃圾桶果然是( shì)被塞尔旺盗走。

这同此前( qián)的抢劫杀人一起,巩固了( le)“塞尔旺入室抢劫马哈拉( lā)吉”的印象。
随着影片后半( bàn)程故事展开,观众才逐渐( jiàn)意识到时间线的打乱,才( cái)会惊觉自己对垃圾桶的( de)判断早该被颠覆——
这只垃( lā)圾桶既未被盗过,也与马( mǎ)哈拉吉的叙述不符。
垃圾( jī)桶的因果,要被颠倒为“果( guǒ)→因”。
那么,马哈拉吉报警的( de)真正原因,自然也必须重( zhòng)新被审视了。

此外,不少观( guān)众提及,众多男演员外形( xíng)、装扮的接近,导致了“脸盲( máng)”,这种脸盲,也一定程度加( jiā)剧了观众对前期情节的( de)误解。
抹掉不同时间线之( zhī)间的界限,再将这些事件( jiàn)碎片按照正常逻辑进行( xíng)组接,同时扩大、加深演员( yuán)之间的相似性。
《因果报应( yīng)》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打造( zào)了今年最具迷惑性的悬( xuán)疑叙事之一。
这种手法乍( zhà)看劲爽、流畅,实则需要编( biān)导在文本和镜头上的精( jīng)心编织和完美配合,尽显( xiǎn)一种打磨的耐心。
03.独特的( de)印式悬疑
《因果报应》中,有( yǒu)不少精妙细节。
比如前文( wén)提及的警督肖像,虽在盗( dào)劫的大火中灰飞烟灭,但( dàn)这个一晃而过的画面,为( wèi)影片中段警察看似突然( rán)的不合理行为,提供了坚( jiān)实的基础。
当警察递刀给( gěi)马哈拉吉,并将他和劫匪( fěi)锁在一个房子中,那张肖( xiào)像,就是最有力的逻辑证( zhèng)明。
又如劫匪描述抢劫过( guò)程时,提到自己捂住了屋( wū)主的嘴,但他比划的捂嘴( zuǐ)姿势很低。
这种下意识的( de)“低”,引起了马哈拉吉的敏( mǐn)感与震惊,劫匪意识到不( bù)对,立即调整姿势,将捂嘴( zuǐ)的手往上抬。
证明被他捂( wǔ)嘴的,并非马哈拉吉,而是( shì)一个比马哈拉吉矮很多( duō)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
类( lèi)似细节,《因果报应》中还有( yǒu)很多,且都是这个故事的( de)精密“零件”,揭示着各类重( zhòng)要信息。
推进悬疑的过程( chéng)中,影片还展现了不少印( yìn)度社会的痼疾。
警督那句( jù)“(这个地方)连生命没有了( le),都伸张不了正义”,相信会( huì)令人惊讶于当地警务系( xì)统的腐败。
这在《误杀瞒天( tiān)记》《杰伊·比姆》等诸多印度( dù)电影中,都有过强烈表现( xiàn)。

《因果报应》还通过“蛇”这个( gè)意象,来传达影片的深层( céng)含义。
片中,眼镜蛇出现过( guò)两次。
一次出现在马哈拉( lā)吉家中,代表罪恶的路经( jīng)。
一次和老鼠一起出现在( zài)警局中,寓意警察和罪犯( fàn)“蛇鼠一窝”;片中,警察利用( yòng)罪犯牟利,几乎已形成小( xiǎo)规模的“产业链”。
此外,蛇的( de)吐信声作为背景音,几乎( hū)铺满重要的情节节点,从( cóng)而令危险的气氛始终笼( lóng)罩在影片中。
通过这些表( biǎo)现,《因果报应》营造了一种( zhǒng)肮脏、混乱、阴翳,但又冠冕( miǎn)堂皇挂着正义幌子的社( shè)会氛围。
饶是在如此糜烂( làn)的氛围中,依然有马哈拉( lā)吉这种奉行朴素情感观( guān)念的柔情硬汉,以及他女( nǚ)儿乔蒂这种内核强大的( de)坚韧女性。
乔蒂要求父亲( qīn)让自己见罪徒,见面时,她( tā)告诉对方:
我不会崩溃的( de),我会克服这一切,如果你( nǐ)有个像我这样的女儿,就( jiù)去问问她,我们每天会碰( pèng)到多少像你这样的臭男( nán)人。
这种坚强,进一步揭露( lù)了印度社会中女性面临( lín)的艰难现状,且将影片推( tuī)向了下一个反转高潮。
在( zài)多次的女性受难情节中( zhōng),《因果报应》都没有将镜头( tóu)对准受害者,而是呈现施( shī)害者的丑陋、油腻嘴脸。
这( zhè)种表达,让本片不再只是( shì)一种叙事奇观,而是内含( hán)一种社会关怀。
至于这部( bù)电影的终极反转,只能说( shuō),水准不亚于《误杀瞒天记( jì)》《调音师》等作,堪称年度之( zh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