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集轩极客:用电影新技术解析中国式父子关系,这位清华学霸为何能斩获金爵奖?|专访《比如父子》导演仇晟

当我们借助科技“重现”逝去的亲人,

究竟是在填补内心的空缺,

还是会陷入更深的执念?

文 | 银河纽带

编辑 | 羊羊、Joy

我想今晚能在奖杯里倒上一点酒,敬我在天上的爸爸妈妈一杯。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 月 21 日,第 27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仇晟导演的新片《比如父子》拿下艺术贡献奖,在获奖感言中引用李白的经典绝句《月下独酌》,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引得现场一片感动。

影片的诞生源于一段深埋在导演心底的往事:

15 岁那年,父亲在他中考期间离世,未能好好告别成为他多年的执念。终于在 2025 年,这部融合了个人记忆、科技元素与复杂亲情的电影,让他与心中那个纠结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与父辈的告别与和解,是艺术史上的重要母题之一,仇晟导演这次引入 AI “复活”父亲的新概念重新诠释这一母题,也让人十分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简言之,如何借助技术完成情感表达。

近日,极客电影(ID:Geekimovie)特别采访了本片的导演仇晟,邀请这位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出身的导演分享影片的幕后故事,以及他对电影技术的理解和未来展望。

仇晟

仇晟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后赴香港攻读电影硕士,正式踏上电影创作之路。

他的长片首作《郊区的鸟》曾获得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新片《比如父子》是他将个人记忆、科技元素与复杂亲情融合的作品。

△《郊区的鸟》海报

区别于其他 AI 标签的作品,《比如父子》中对 AI 元素的应用体现在故事概念维度,而这种技术与情感的深度交织,显然让影片的艺术性更加浓郁,也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他还透露,未来还将延续对前沿技术的探索,目前正在创作的科幻剧本,聚焦于脑机接口与梦境的关系,更深度地探索现实与虚幻的边界。

这会是一部带有启示录性质,但又很好看的电影。

01 以情为核:AI 重构父子关系 让情感重新流动

15 岁那年,仇晟的父亲过世,那时的他正身处中考的关键节点,直到考试结束,班主任才将父亲离世的消息告知了他,随后他被带到殡仪馆,家人递来一份悼词,让他对着亲朋好友念出来,可当他接过悼词,大脑一片空白,上台只说了半句话便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

这件事,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与心结。

△《比如父子》剧照,宋洋饰父亲邹建堂,孙宁饰儿子邹桥

2015 年,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仇晟,萌生了将这段经历拍成电影的想法。

他写下一个剧本,讲述少年在父亲丧后于城市中七天七夜的流浪历程,然而,这个剧本因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结尾而被搁置。

转机出现在 2020 年,一则韩国母亲用 AI 手段复活女儿的新闻,如一道灵光击中了仇晟。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也藏着“复活”父亲的隐秘欲望。可“复活”之后,迎来的会是美梦还是噩梦?

带着这样的思考,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与情感,电影《比如父子》的剧本创作思路逐渐清晰。

仇晟说道:

我想探讨的是,当我们借助科技“重现”逝去的亲人,究竟是在填补内心的空缺,还是会陷入更深的执念?

父亲无疑是《比如父子》的关键,为此,仇晟重新梳理了有关父亲的生平,他重访了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见过的亲人,听他们讲述家族史,回忆起和父亲在运河边钓小龙虾等温馨时刻、父亲偶尔流露出的温柔时刻……

他表示:

这些回忆有很强的治愈作用,让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理解。后来在创作时,我会把这些碎片摆在桌面上,重构出父亲的形象,然后让这个‘活’过来的人物告诉我,他会做什么。

借此,仇晟在电影中,以一种 AI 的形式“复活”了父亲,逐渐显露了父亲当年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楚,也呈现出,理解与包容才是亲情中最珍贵的部分。

为了展现这场与 15 岁的自己对话、与父亲和解的过程中,仇晟用父子拳台对垒的隐喻,具象化了和解过程中的内心情绪,视觉上也充满着力量。

△拳台上的 AI 父亲视觉形象

谈及为何选择拳击作为父子关系独特的隐喻与表达载体,仇晟解释道:

父亲有些表达爱无能,儿子对父亲的情感也难以言说,而拳击就像他们之间的摩斯密码,通过出拳的轻重、节奏,传递着那些无法用言语倾诉的情绪。

同时,拳台也像一个微缩版的家庭,父子二人在上面的博弈,既有力量的较量,也有情感的碰撞。

△拳台博弈的父与子

用这种形式表现亲情中的 “相爱相杀”,更能让人体会到父子间复杂且深厚的情感关系。

仇晟说道:

在东亚家庭里,父子关系要复杂得多。即便子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父亲,父亲的影响仍会像影子一样萦绕在生活中,我的电影就是想展现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绊。

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但是相同。

电影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之后,引发了大量关于父子亲情的讨论。

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都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与父亲的过往,有人开始尝试与多年不和的父亲沟通,有人则在电影中找到了与逝去父亲告别的勇气。

仇晟表示:

我最初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一场告别,没想到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说明亲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而科技与亲情的交织,又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当然,创作的过程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随着电影制作进入中后期,仇晟对于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尤其在剪辑时,他突然明白,如果自己始终靠这种虚拟的方式去寻找情感寄托,反而会忽略现实里的一些关系,这显然也是父亲不愿意看到的,那与其沉溺当中,不如“放下”,这可能才是真正的和解。

毕竟,任何一个父亲的终极夙愿都是:孩子可以在没有自己的未来越走越好。

02 逐梦光影:理工学霸转型导演 创作路上不断蜕变

正如《比如父子》的创作过程,仇晟的电影之路,也是不断了解和认识自我的历程。

他与电影的缘分始于一场“偶遇”。

高三那年,他偶然看到格斯范桑特的《我私人的爱达荷》,片中关于密西西比河的蒙太奇画面让他产生强烈恍惚感,仿佛亲历,那一刻他意识到电影有替换记忆的魔力,萌生了做电影的冲动。

△《我私人的爱达荷》沦落街头的麦克(瑞凡菲尼克斯饰)和斯考特(基努里维斯饰)

那一刻,我意识到电影有种替换记忆的魔力,心里突然就萌生了做电影的冲动。

可当时距离高考仅剩两个月,报考电影学院需要艺考,时间根本来不及。

仇晟作为“学霸”,高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这是很多学子艳羡的目标,但即便如此,他对电影的热爱从未消减,在清华大学期间,他加入了电影协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拍短片。

△《比如父子》首映礼大合照

或许是天赋使然,仇晟创作的短片意外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致使他在本科毕业后,放弃了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机会,远赴香港攻读电影硕士,正式踏上了电影创作之路。

期间,之前学习工程的积累自然成为了他的优势之一,让他在理性思考、技术理解和严谨应用上有自己的差异化势能。

在他看来,理科中的“格物致知”精神与电影创作并不矛盾。

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拍电影,都是在探索真理,只不过前者用公式和实验,后者用镜头和故事。

2018 年,仇晟完成了长片首作《郊区的鸟》,影片聚焦导演故乡杭州城市变迁中的青春记忆,展现出他对过往记忆,和现实触感细腻的捕捉能力。

△《郊区的鸟》海报

然而,从《郊区的鸟》到《比如父子》的 7 年间,他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0 年初的疫情让整个行业陷入停滞,原定的拍摄计划被迫搁置,他不得不“逼着自己坐在书桌前,一遍遍修改剧本”。

但也正是在这段停滞期里,他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创作蜕变。

一方面,他持续吸收前沿技术知识,逐渐形成了“技术为情感服务”的创作理念;

另一方面,他不断与内心的遗憾对话,通过重访旧居、与亲人交流家族史等方式,一点点拼凑出父亲的完整形象,为《比如父子》中 AI “复活” 父亲的情节积累了真实的情感厚度。

03 技术赋能 : 从个体情感到群体共鸣 探索作品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父子》中,AI 技术“复活父亲”是核心情节之一。

近几年,仇晟也密切关注着 AI 的发展,并将近年来 AI 的新变化,融入到剧本中。

不过,电影中并没有直接使用 AI 软件或模型,而是通过视觉影像构建了一个 AI 的进化流程。

△《比如父子》通过 AI 构建的梦中父亲视觉形象

这样看,在《比如父子》中,AI 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是具有温度和情感的内容支撑点。

它承载着儿子对父亲的思念、遗憾和眷恋,同时也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情感冲击。

以及,通过 AI,电影也探讨了科技与人性的边界,这令 AI 元素超越了技术层面,成为探讨情感与伦理的媒介,即:

当我们用技术“重现”亲人时,得到的究竟是慰藉还是更深的孤独?

显而易见,这种“复活”时而带来慰藉,时而引发混乱,恰如现实中人们面对逝去亲人时的复杂心绪。

对此,仇晟认为,纵然科技可以带来便利与慰藉,但不能替代真实的情感联结。最终,他在电影中让主角走出对 AI 父亲的依赖,回到现实生活,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AI “复活”的父亲,终究是基于我们记忆的投射,它无法真正替代那个活生生的人。

《比如父子》上映后,仇晟和团队做了一些路边 QA 活动,欢迎影迷来提问、质疑。

△《比如父子》路边 QA 活动,导演回答观众提问

让他意外的是,观众对电影有着许多新奇的解读,这给了他很多启发。

有人说给父亲的悼词是输入给 AI 的命令行,这种角度我之前完全没想过。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电影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大家的解读让电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在后续的创作中会更加注重作品的包容性。

△《比如父子》街头互动,导演给观众签名

总的来说,从个人的情感记忆,到借助技术完成的艺术表达,仇晟用《比如父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遗憾与和解的故事。

未来,这位有着理工背景的导演,还将带着他专业性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电影中继续探索更多可能性。

能通过技术手段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对科技发展和人性的思考,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接下来,我想拍爱情片,也想继续做科幻题材。只要故事能触动我,不管是悬疑、喜剧还是别的什么,我都愿意去尝试。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多样的,电影也应该呈现出丰富的面貌。

今年的音综导演都应该看看《亚洲新声》

《歌手》与《新说唱》接踵播出,Q2音综场子被炒得越来越热,在一众综N代之中,冷眼发现了《亚洲新声》这档新节目。 坦白来说,从质感及画面来看,《亚洲新声》与这两档综N代之间存在着差距,真人秀部分也欠些火候,但从听感来说,《亚洲新声》是截至目前,2025年音综里,最好听...

69.64K
1周前

漫集轩新剧:赴山海、高兴、球状闪电、不眠日、除恶、大生意人、云襄传2、低智商犯罪、烟花少年、树影迷宫、暗夜深海、惊变、夜不收

16集悬疑科幻剧《不眠日》过审取得上海局下发的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40集晚清古装传奇剧《大生意人》过审取得上海局下发的电视剧发行许可证。25集现实主义电视剧《高兴》过审取得北京局下发的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45.81K
4小时前

专访《危机航线》“大反派”屈楚萧,“第一次当坏人,顾忌太多”

漫集轩讯 由刘德华监制,彭顺执导,刘德华、张子枫、屈楚萧、刘涛等主演的电影《危机航线》正在上映中。日前,在电影中饰演“大反派”劫匪Mike的演员屈楚萧接受了漫集轩的专访,分享电影幕后的故事。 《危机航

76.72K
6天前

时光早报:《头脑特工队2》成为影史动画电影票房亚军,《异形:夺命舰》发布新剧照

过去12小时内,全球影视新闻哪些值得关注?漫集轩为你专业甄选。 01、《头脑特工队2》成为影史动画电影票房亚军 《头脑特工队2》票房超越《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成为影史动画电影单片票房亚军:截至上周

27.91K
6天前

韩剧《S-line》3、4集:属实安慰对方过早啦,结果自己红线最多

金慧仁换了个姜善娥的学生身份,跑到《S-line》昏迷了起来,这个妆造可比清潭国际高中好看不止一点点。 这次她不是从受害者那里获取转学权限,而是自己成为了坠楼的主角之一,本想威胁国文老师要点零花钱,哪知对方情绪一激动就将她推了下去。 对方也是胆小的主,伤了人害怕到...

52.76K
1周前

柳俊烈《夜枭》将翻拍中国版 为韩影翻拍版权历史最高价

漫集轩讯 据韩媒,中国将翻拍韩国古装悬疑片《夜枭》(又译作《猫头鹰》),翻拍版权合同已签订,此次版权合约是出售给中国的韩国电影翻拍版权费中历史最高价格。 《夜枭》由柳俊烈、柳海真主演,安泰镇执导,于2

54.85K
6天前

剑齿虎现身!《死侍3》曝新预告

漫集轩讯将于7月26日中美同步上映的《死侍与金刚狼》曝新预告,休·杰克曼扮演的金刚狼在和剑齿虎开始对打! 在2000年的《X战警》中扮演剑齿虎的是泰勒·梅恩,《死侍与金刚狼》沿用的是这一版的造型。而2

85.47K
6天前

二十世纪的夕阳

我这几天在看森村诚一的小说《高层的死角》。书是1969年写的,开篇一座高层饭店的董事长在三十四层被杀。因为诡计已经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抄走了,所以我读起来没什么悬念;只是由于犯案的关键是酒店房门钥匙,作者对钥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大阪旅游的时候,...

15.01K
1周前

没有反派的爽,有受害的痛

我心理还是挺纠结是给三星还是四星。但作为悬疑剧低迷状态下,它的出现还是让我耳目一新。还有石强峰的扮演者是心理罪的方木,我觉得还是很想他的。话说心理罪第三季还演不演了?当时还对镜头不满,但是这么多年还是得佩服其尺度与人性。 说回正题,本剧我认为核心在于家庭。不...

32.85K
6天前

IMAX 3月六部大片上演视听盛宴 IMAX特制拍摄《沙丘2》口碑不俗

漫集轩讯IMAX今日发布3月片单,六部大片《蜘蛛夫人:超感觉醒》《奥本海默》(重映)、《沙丘》(限时重映)、《沙丘2》《功夫熊猫4》《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将陆续登陆IMAX影院。 其中,《沙丘

20.59K
5天前